孙中山灵柩运往南京路线_孙中山灵柩运往南京路线图片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孙中山灵柩运往南京路线”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1.????ɽ?????????Ͼ?·??
2.孙中山的坟墓到底在那里?
3.南京和孙中山的关系,以及孙中山在南京的事迹?有谁知道的具体点吗,求助
????ɽ?????????Ͼ?·??
1925年3月12日是国民党和整个中华民国最悲痛的一天。因为这一天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先生因肝癌晚期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59岁。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伟大的,因为他的一生始终在为中国的前途而奋斗。他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拓者,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以及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孙中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遗嘱,对宋庆龄说:“我死后不要下葬,要像列宁一样保留遗体,以供人民瞻仰”。当然, 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流芳千古,让人民去敬仰他、崇拜他。而是想以此唤醒国人的斗志,激励更多的人为了中国的未来而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去。
孙中山逝世后,摆在国民党高层面前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保存他的遗体。经过几次开会商议,国民党决定向苏联求助。为什么要向苏联求助?原因有两点:
一、孙中山生前在政治上提出的口号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所以当时的中华民国与苏联走得比较近,苏联是我们在世界上的好伙伴。
二:苏联在保存遗体方面有现成的经验 。因为1924年,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去世,国家为了纪念他就打造了一副水晶棺来保存其遗体,并且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来看,用水晶棺保存遗体效果很好。
事不宜迟,国民党抓紧将求助的事情告知了苏联,收到求援信的苏联很大方地表示:愿意无偿为孙中山先生打造一副水晶棺。
当然,要想把遗体保存完好光靠一副水晶棺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将遗体做好防腐 。怎么办?还得找苏联学习。
但是,苏联却并没有将防腐技术告诉国民党,给出的理由有两点:
一是保存遗体的防腐技术涉及到国家机密,不能随意外传。
二是他们认为列宁是旷古未有的伟人,可以用水晶棺。而孙中山是否有同样的资格,他们并不确定。
既然,苏联人靠不住,那就只能自己解决遗体保存问题了。国民党高层经过几次会议,最终决定由遗体所在的北京协和医院给遗体做防腐处理。
协和医院收到国民党指示后,立即组建了全院最好的专家团队来完成遗体防腐处理工作。他们对孙中山遗体进行解刨,将其五脏六腑全部取出,做好防腐后再将遗体缝合好。
很快,遗体防腐处理工作就完成了,但是苏联的水晶棺却还没有到。但是按照计划,中山先生的公祭仪式不能等。于是协和医院就为国民党提供了一副精致的美式楠木馆。当把遗体放到这幅棺材里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因为这副棺材实在太小,而中山先生的遗体上要覆盖国旗、党旗;棺材中还要摆满鲜花等以供万人瞻仰。这时,孔祥熙就提议换一口大点的楠木棺。
另外还对这幅大楠木棺做了处理:将棺材内部做了金属处理以便放置防腐液,同时在楠木棺盖下面加一层玻璃,当打开棺盖后便可以看到中山先生遗体。
准备好这一切后,中山先生公祭仪式3月19日正常举行。首先,中山先生亲属按照基督教仪式举行了家庭葬礼。随后,遗体被送往北京中央公园中的社稷坛。
当时给孙中山送行的有12万多人,包括国民党高层政要、***政要以及 社会 名流人士。从3月24日到4月1日,每天来这里祭拜孙中山的人从早到晚络绎不绝。
在4月2号,当孙中山的灵柩移往西山碧云寺时,来为其送行的达到了几十万人,密密麻麻地排满了整个公园和大街。当天下午4点30分,孙中山的遗体被运到了碧云寺。并将在此接受世人的瞻仰。
但没过多久,苏联免费送的水晶棺就到了。当国民党高层、宋庆龄、以及孙中山儿子孙科看到苏联人运来的水晶棺后,心里落差很大。
因为这副水晶棺与列宁的那副完全不一样,列宁的水晶棺不光上面是玻璃,其四周都是玻璃,人们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可清晰的看到列宁的遗体。
而给孙中山的这副水晶棺只有上面是玻璃,四周都是不透明的,完全看不到里面的遗体。这次苏联人给出的理由是:列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孙中山先生不能跟列宁比,自然其水晶棺也是有差别的。
虽然听到这样的话感到很气愤,但是令人更生气的还在后头,因为有人指出苏联给孙中山打造的这副水晶棺其上侧玻璃材质很薄,隔热效果明显不好。另外,据专家推算,列宁的水晶棺可以保存遗体大概150年,而这副水晶棺估计也就能保存20年。
既然能保存20年,那就用吧!但是用了20多天后,孙中山的遗体出现了变化,其面部开始变黑。原来经过检查,发现水晶棺的玻璃上有一条裂纹,外部空气通过裂纹进入到水晶棺内部,将遗体氧化。
不管棺材玻璃为什么会出现裂纹,但遗体的变黑已经是事实,而且还是不可逆的。看到遗体已经不能供世人瞻仰,宋庆龄不得不失望的决定将其遗体进行土葬,让孙中山先生入土为安。
最后,国民党为孙中山换了一副美国人制作的铜棺。相比于中国古代帝王用的金丝楠木棺,铜棺质量更好,更结实、密封性更强。
一切都准备好了,但孙中山的遗体一直迟迟没有下葬,直到四年后的1929年才被葬到南京的中山陵。
这期间是因为:
一、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一些内部高层开始互相争夺领导权,比如蒋介石为了争夺国民党最高领导权,不惜发动蒋桂战争、蒋冯战争、中原大战,国民党内部从政界到军届为夺权斗得不可开交。根本无人去管孙中山入土的奉安大典。
二、中山陵规模由6000亩扩大到46000亩 而一直未完工。
直到1949年6月1日,国民党才为孙中山举行奉安大典 。奉安大典那天,整个南京城万人空巷,所有市民都聚集在从国民中央党部到中山陵之间的道路两边,自发的脱帽伫立送中山先生最后一程。
孙中山的灵柩用蓝绸包裹着,四周悬挂着白绸彩球,在哀乐声中,宋庆龄、其子孙科、蒋介石等亲属以及国民党一众高层全部到场,整个奉安大典持续4个小时,他们一路步行将中山先生灵柩送到了中山陵。
孙中山的坟墓到底在那里?
就是孙中山的陵墓,没有什么由来。中山陵自1926年1月动工,至1929年主体建成。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历经了磨难,在守灵人尽职护卫下,才免遭不测。本来,孙中山逝世前,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让民众瞻仰遗容。可当孙先生逝世时,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没能及时运到,只好暂时安放在酉式玻璃盖棺木棺内,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石塔之中。当1925年3月30日苏联政府送来玻璃钢棺材时,孙中山的遗体已久殓半个多月了,由于防腐措施不当,遗容不能再供后人瞻仰,只好改为土葬。1929年5月26日,遗体从北京迁往南京,当时就在这卧像下5米左右处安放了从美国定购的紫铜棺。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想将遗体迁往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作罢,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在中山陵内。
南京和孙中山的关系,以及孙中山在南京的事迹?有谁知道的具体点吗,求助
在南京钟山。1925年3月12日上午9点30分,孙中山先生因胆囊癌在北平(今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与世长辞,举国悲痛。逝世前一天,孙中山提出效仿列宁保留遗体,并要求葬于南京。
1929年5月26日,遗体从北平运往南京,当时就在如今的卧像下5米左右处安放了从美国定制的紫铜棺。
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灵柩由北平运抵首都南京。三天公祭后,于6月1日开始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
1929年6月1日国民政府举行了奉安大典,将孙中山的遗体迁葬于南京钟山。
扩展资料:
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获得成功,被推举为首任临时大总统。同年12月,他拒绝了胡汉民、廖仲恺要求他留在广东的建议,坚持来到上海、南京,说“沪宁在前方”。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就此结束。
孙中山欢欣鼓舞,2月15日,即带领临时政府官员,在钟山明孝陵举行了盛大的民国统一庆典,亲自宣读文告《谒明太祖陵文》和《谒明太祖文》。
1912年3月10日,孙中山与胡汉民等人在钟山打猎,在一宽阔之处,孙中山指着对面远处的方山和回环如带的秦淮河说:“你们看,这里地势比明孝陵还要好,有山有水,气象雄伟,我真不懂当初明太祖为什么不葬在这里”。
中山先生接着带笑说:“我将来死后葬在这里那就好极”。
1919年,孙中山写完《建国方略》。在书中,孙中山盛赞南京和钟山,说,南京“作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去世的前一天,明确对身边的宋庆龄、汪精卫立下遗言:“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由此可知,孙中山对南京,对钟山,有一种特别的认知和情感。他的眼里,南京是辛亥革命的“前方”,是建立民国开创共和的首都;南京是美善之地,将来之发达无可限量。
南京是明朝开国之都,是满族统治时代汉文明的地标,辛亥革命既是推翻帝制、创立共和的革命,也是驱除鞑虏、光复汉人政权的“大义”。
孙中山决心把自己的身后交付给南京,葬于钟山,有把孙、朱比而论之的意思,更有对自己的同志的嘱托:勿忘辛亥革命,要为“中国之自由平等”“继续努力”,“共同奋斗”。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于北京逝世,遗体暂厝北京西山碧云寺。1929年6月1日,按其遗愿安葬于南京中山陵。
百度百科——中山陵
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民权自由和民生幸福奋斗了一生。他在南京从事革命活动的时间虽然不长,然而在南京的许多地方,却与他的名字紧密联结在一起,长期以来,在中外人士的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办公室,座落在南京市长江路292号大院内。1911年10月,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获得成功。12月29日,起义的17省代表45人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先生从上海乘专车来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南京的老百姓们都把这个消息视为特大喜讯,相互转告。他们买鞭炮,写对联,缝新衣,剪辫子,做五色旗,张灯结彩,像过大年一样热闹欢迎孙中山先生。当晚10时,就在这个大院的大厅里,隆重举行了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典礼,庄严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办公室,坐北朝南,共有5间房。每一间都是按当年的原样摆放,显得十分简朴。
东边4小间分别是孙中山先生办公室、临时休息室、衣帽间和部长会议室。在孙中山先生办公的那间房子里,有一张办公桌,一张转椅,一个文件柜,一只小书橱和两张沙发。在办公桌上,放着文房四宝和电话机、台灯、小闹钟等。墙壁上悬挂着孙中山先生墨迹“奋斗”两字。就是在这个极其普通的房子里,孙中山先生宣告了清朝统治的覆灭,签发了许多重要的民主政令。
西边一大间是总长会议室,内有一张铺着台布的会议桌及20把靠背椅。东面墙上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标准像,两侧是两面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民族共和的“五色旗”。西面墙上是一张巨幅照片。这是1912年1月21日孙中山先生在这里亲自主持召开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内阁会议的情景。此照片不仅留下了当年在这间房子里举行会议时的宝贵瞬间,更有意义的是中国过去两千多年封建统治,从来都是皇帝一人在上下诏,众臣在下奉旨,而这张照片是实录了总统与内阁成员围坐在一起共商国是的生动场面,体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具有民主性质的国家体制。
孙中山先生从1912年1月1日就职到4月3日离任之前,一直在这里办公。孙大总统及其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在短短的91天中,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颁布了上百项有利于社会改革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法令,并制订了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些政策法令都充分体现了革故鼎新、移风易俗、发扬民主政治的时代精神。
孙中山先生在南京担任临时大总统期间,经常接触群众,参加活动,视察狮子山炮台,检阅海军等,在南京人民中却产生了难忘的印象。有一次,孙中山带领侍从6人骑马视察雨花台炮台,回来时在雨花路被老百姓团团围住,人们都想看一看孙中山的风采,齐声欢呼“大总统万岁”,孙中山在马上点头微笑。这时警察赶来维持秩序,有的巡官拨出指挥刀来挥舞,想吓退老百姓。孙中山对这种做法立即加以制止,并说:“对老百姓不能这样。”
孙中山为什么选择南京为都,他曾经说过:“南京位置乃在一完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下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孙中山又为什么选择太平天国天王府为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和住处,这与他在童年经常听村里太平军老战士冯伯伯讲太平天国的故事有关,后来,他很推崇洪秀全。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经常在洪秀全休息过的西花园石舫内接见外宾和客人。
在南京奉安遗体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1929年6月1日,在南京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
孙中山先生安葬在南京的墓地是他亲自选的。早在1912年3月31日,孙中山辞退了临时大总统职务,第二天一早,便约了胡汉民等人骑马去紫金山打猎,他在攀登到山的中部南坡时,向远处眺望,顿觉心旷神怡,悠然自得,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就高兴地对同行人说:“候他日逝世,当向国民乞求一块土,以安置躯壳耳!”传说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主持长老也曾向孙中山推荐过这块葬地。孙中山病逝后,根据他生前的这个愿望,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下令国葬孙中山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由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女士偕同孙科,林焕廷等人,来实地勘察,选定墓址,并从登报悬赏征得的40余份陵墓建筑图案中,选定采用获得首奖的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形图案,于1926年3月12日奠基动工,1929年春建成。
1929年5月28日上午,停放在北京碧云寺的孙中山先生遗体由专列运来南京。6月1日晨4时25分,灵车启行。自中央党部至陵墓20里间,马路两旁人山人海,瞻礼群众在50万人以上。9时20分,灵车行至中山陵下,由杠夫拥抬着灵榇沿石阶缓步前进至祭堂,乐队奏哀乐前导。10时一刻,举行奉安典礼。其时鸣礼炮101响,全国民众一律停止工作,默哀3分钟。中午12时,安葬完毕,由宋庆龄率家属等将墓门密封,庄严隆重的奉安大典告成。在墓穴上面的大园圹内置有一具大理石石棺,覆盖着由日本雕塑家高琪精制的孙中山卧像,以供人瞻仰。奉安后,南京中山陵名扬海内外,前来瞻仰者络绎不绝,逐年增多,2005年为250多万人次。
南京以“中山”命名的建筑
在1929年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时,国民政府将中山先生灵榇经过的码头、道路、桥梁和城门都以“中山”命名作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非常尊敬孙中山先生,依然保留了这些建筑的名称,并不断加以保护、维修和扩建。今天,以“中山”命名的中山码头、中山桥、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逸仙桥和中山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向人们展示出新的英姿。
中山码头原名叫飞江码头,当年规模很小,现已显得气概不凡,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自从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后,南北交通由水运改为主要是陆运,但这座有着光荣历史的中山码头,仍然担负着繁重的客运和货运任务。同中山码头相邻的南京港,已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实现并超过了当年中山先生《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建设南京的理想。
在长达10多公里的中山北路、中山路和中山东路大道上,慢快车道都是沥青路面,十分平坦,车辆来往,尘土不扬。路道旁遍植了法国梧桐等行道树,像护路卫士排列成行,整齐美观。入夏时,高大的枝叶互相交织,构成一条绿色长廊,使人凉爽舒适。当年,中山大道两侧的一些高坡、荒地、菜畦和池塘等,均为新的建筑所代替。建国前,南京最高一幢楼房只有7层,而现在8层以上的楼房比比皆是,已有1608幢,加上在建的共达2200幢,其中1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为124幢,最高的新世纪广场是53层,高达232.2米。相比之下,原来富丽堂皇的国民政府时的行政院、外交部、交通部、铁道部等宫殿式屋宇,虽然都保持完好,但已显得很矮小了。
在中山码头至新街口这段大道上的5个广场都作了新建或扩建。鼓楼广场面积扩大为原来的4倍,有5条马路通衢在此交汇。新建了热河路广场,还扩建了盐仓桥广场。
在由新街口至中山陵的中山东路上,有逸仙桥和中山门。逸仙桥是用中山先生的别号命名的,原来是一座简易的木桥,现扩建改用水泥浇灌,桥面放宽了一倍,清新素雅,十分悦目。中山门原来叫朝阳门。这座用巨大城砖砌造的巍巍城门,气势雄壮。南京城门主要是明朝建筑的,“内有13,外有18”,中山门属于内城。
中国***曾经正式作出决议,严禁街道和其它建筑以人名命名,但对孙中山先生却是唯一例外的。50多年来,一直是如此,这种尊敬孙中山先生的情意,令人感动。伟大的爱国者确是千古流芳,万世景仰的。
好了,今天关于“孙中山灵柩运往南京路线”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孙中山灵柩运往南京路线”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